close

    在醫學不發達的時代,生產對一位女性來說是性命交關的事,能夠母子均安已經是萬幸。俗話說,「生得順酒肉香(喜宴),生不順四塊板(棺木)」就是這個道理。所以談到”產後復原”一向是冷門的話題。也因為以前農業社會的營養狀況不好,產後第一件是便是”大補元氣”。”吃”往往是最重要的事。舉凡食物、中藥、特別的密方、一堆湯湯水水的補品佔滿了產婦的床邊。藥補食補不但是民間的習俗也是正統醫學的焦點。直到半世紀前婦女泌尿暨骨盆重建醫學針對婦女生產傷害研究中發現這些組織創傷會在日後遺留一些疾病的引子。而這些生產的創傷會在坐月子期間出現一些特別的症狀給媽媽們預先的警告,例如: 

▇尿失禁症狀

  「自從生完小孩後,只要一咳嗽或打喷涕就會漏小便……」這是很多媽媽都有的經驗。產後尿失禁的盛行率粗估由6%至34.3%不等。咳嗽、打喷涕或提重物就會漏尿就是俗稱的應力性尿失禁;也是生產傷害最經典的代表。應力性尿失禁的病理成因大多被認為是尿道旁的筋膜或肌肉因胎兒擠壓受傷,使尿道失去了正常閉鎖住膀胱內尿液的功能。於是當腹部壓力增大時,膀胱內的尿液就會漏出來造成尿失禁。這些肌肉、韌帶或神經組織受傷的復原大約是二個月;換句話說做完月子後尿失禁的現象會逐漸的消失。一般而言,三個月內可恢復者仍被視為暫時性。一旦尿失禁的現象持續超過半年或出現更嚴重的尿失禁,則代表泌尿生殖道局部組織的傷害沒有完全復原,甚至於引起或合併了其他種類的尿失禁。拖延越久的尿失禁有相當高的比例會造成不可逆的後遺症。因此,媽媽们應該要提高警覺,不可把產後尿失禁視為理所當然。尤其做完月子還持續存在的漏尿更要迅速就醫。

▇急尿、頻尿及解尿困難症

   很多產後的媽媽都有泌尿方面的困擾。醫師常常聽到諸如頻尿、急尿、解尿解不乾淨、解尿要用力解、尿流很慢…等等的抱怨。生產的傷害不止於尿道周圍的肌肉韌帶而已。推胎兒穿越媽媽骨盆時會對骨盆底部的”提肛肌”造成極大的擠壓傷害。隨著”婦女泌尿暨骨盆功能重建醫學”的發展,我們已經了解這一大片錯綜複雜的肌肉群在解尿功能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前述的產後小便問題大部分都和”提肛肌”的收縮異常有密切的關係。以前醫學研究還沒到位前,
我們只能用”膀胱過動症”來解釋這些急尿、頻尿和解尿困難的症狀是來自膀胱肌肉的不穩定或以”膀胱無力”來稱呼。可是目前最新的研究已經發現位於骨盆底部的提肛肌和泌尿功能有極密切的關係
而懷孕及生產時對骨盆區的壓迫或拉扯的力量就會造成提肛肌的傷害。我們關心那些運動員或奧運選手的肌肉拉傷時,卻少有人想到產後媽媽的身上也發生相同的事,甚至於更重的受傷呢!可是這些急尿、頻尿和解尿不順的症狀背後常蘊藏了尿道阻塞、膀胱無力收縮的危機,往往需要立即處理。由於現行的產後住院天數只有三到五天,媽媽回家後必需隨時注意排尿狀況。雖然傳統習慣不在做月子期間上醫院,但是出現持續數日的急尿、頻尿和解尿不順的症狀時應該趕快就醫。同樣地, 拖延越久的泌尿問題會造成膀胱不可逆的傷害。

▇慢性骨盆及下背疼痛症

    傳統的觀念對於產後出現的慢性下腹痛、下背酸痛及下墜感都以為月子期間受風寒或太早勞動的關係。這些骨盆肌肉受傷所造成的病症除了不正常的泌尿病癥外,
受傷肌肉引起的酸痛也是一個常見的問題。如同一般肌肉扭傷、撕裂傷,若是創傷過大或是沒有儘快復原,這些受傷的肌肉會殘留收縮力較差或酸痛的後遺症。由於這些受傷肌肉的分佈從下腹的恥骨到臀部的尾骶骨甚至牽連後背部的肌肉。因此這種酸疼痛的症狀會發生在很多地方,例如:
會陰、恥骨上方、外陰部、鼠蹊部、臀部及下背部。臨床上,產後的媽媽常會感覺下腹悶痛、下墜感、肛門口收縮痛、臀部連著腰帶部分疼痛。因為這些受傷的肌肉位於骨盆深部,所以給媽媽们的感覺只是反反覆覆的悶痛,但卻摸不到痛點。就因為剛生產完,這些痛容易被認為是子宮收縮痛;也可能以為子宮發炎,但是怎麼吃抗生素就是不會好。甚至於,很多產婦會以為是無痛分娩時針打到脊椎骨或是做月子沒做好筋骨受傷呢! 假如肌肉受傷的酸痛一直沒有徹底治好,就可能轉變成”慢性骨盆疼痛症”。 這時疼痛的頻率和嚴重度都會增加,尤其當勞累、粗重工作、熬夜、壓力大時就會發作 

 

    幾千年留傳的做月子風俗習慣和觀念已經代表著我們對生產傷害有了細緻的觀察, 只是缺乏科學確認。因此我們只能依照相傳的經驗法則用”生過小孩就會這樣”來稱呼它或解釋它。隨著婦女泌尿暨骨盆功能重建醫學的發揚,婦女骨盆肌肉功能的奧秘逐漸被解開, 也連帶著對生產傷害的後遺症更明白。有了以上介紹的新觀念,現代的媽媽產後應該要特別注意這些尿失禁、頻尿、解尿不順、骨盆疼痛的症狀,它們代表了生產對骨盆的傷害尚未復原。應該要趕緊就醫,把握復原的黃金時間在專業的醫師治療下迅速恢復骨盆及泌尿的功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金宏諺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